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前陣子心情有些複雜和沈重,接二連三遇到許多個案和學員,都談著「被拋下」、「被排擠」等等那種被排除在外的經驗,感受與陪伴著他們內心的痛苦和孤單,我不禁反思,是不是我身上也有著被拋下的議題還沒處理?在心理諮商領域我們會這般自嘲,吸引來的個案往往都會呈現我們自身的議題,而當我們也在個案的議題裡感覺撞牆或繞不出困境時,便是個強烈的訊息要我們好好檢視自身了。
這一路以來都帶著學員去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那天晚上我提醒自己,是時候去跟內在孩子說說話,那麼該說些什麼呢?「被拋下」的感覺一值躍上腦海,我讓自己進入時間的流裡去搜尋,我發現陸續經驗到幾段過往有「被拋下」「被排擠」的感受,我也陸續感受到那侷促不安的孩子,羞赧的樣子躍入畫面中。(擁抱內在小孩:在「被丟下」的經驗裡,陪自己成長。)
細節記不清楚,但受傷的感受歷歷在目
還記得那是五六歲的我,身為家族中年紀最小的孫女,我最受爺爺的寵愛,我總是可以拿到爺爺出國帶回來的禮物,而家族中其他表哥們都大我好幾歲,表哥一共有六七位,似乎相對他們分到爺爺的注意比較小,爺爺是家族中很有份量的人,我不斷回想,也許因為我獲得太多關注而讓表哥對我討厭。
究竟被討厭的原因是什麼我已經記不起來,也許是我「欺負」跟我年齡最靠近的小表哥,也許是我白目說了什麼不得體的話,小表哥其實是我小時候很重要的玩伴,也許他告了狀後讓其他表哥們聯合起來對我生氣,而我知道得是我們一直都玩在一起。
事情的發生其實對小小年紀的我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我驚恐地躲在一片門板後面,因為我聽見血氣方剛的表哥們說要把我揪出來,似乎是我太生氣把小表哥的球丟到馬路上,讓小表哥很難過,青少年階段的表哥們對我而言是魁梧巨大的,他們生氣找尋的樣子都讓我依稀記得,從門板的縫隙望過去,我只能不停哭泣。
我想他們也許只想「討回公道」或者保護小表哥,但被一群表哥們「討厭」跟吆喝要把我揪出來的畫面,是如此扎實地映在我心裡揮之不去。而小時候的我,其實根本搞不清楚發生什麼事,只一味覺得自己做錯事,心裡只剩下害怕、難過與孤單的感受。
我知道我受傷了,其實心裡很痛,沒有人知道沒有人幫助我,我也不敢告訴任何人,因為心裡堆滿不解和害怕,我只能僵在門板後面,祈禱他們不要發現我。
與內在小孩對話,給出支持與陪伴
我一邊讓自己回憶起這段經驗和畫面,一邊再次感覺自己身歷其境地回到門板旁。
我看著已經淚流滿面的孩子,我心裡知道,大概全世界只有我自己可以懂她的心情了。我面對著她蹲下來,摸摸她的頭告訴她:「妳一定很害怕,妳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對吧?一群表哥他們看起來好生氣的模樣一定把你嚇壞了。」我靠近她,說著她的感受。「一個人躲在門板後面一定很孤單,我都看見了,其實不是你的錯噢!不用怕,我會陪在妳身邊,妳不用一個人。」我說著,摸摸她的頭,再輕輕把她抱起來,輕吻她的額頭。(為什麼要與內在小孩對話?只有你可以讓自己變好!)
我可以感覺她因為被安撫與聽懂時,變得平靜也緩和啜泣,也感覺她因為我的心疼而感覺自己被重視、被珍惜,我再告訴她:「很抱歉我沒有及時來看妳,讓妳一直在這件事裡擔心害怕,我會記得時時回來看妳的。」我感受到她因為承諾而變得開心,同時我也感受到心裡的寧靜和安詳,我承諾自己會一直陪伴著自己,成為不離不棄的照顧者,即使生命裡再次發生不順心的事情,即使有心情的波動,我都願意成為那個理解與支持自己的人。
離開畫面後,回到現實,我才發現我其實跟內在小孩同步的淚流滿面,也感覺到內在小孩被安撫和療癒後心裡舒展開來的感受。(四個練習讓內在小孩自由:你的好,不用別人告訴你)
未看見的傷痛,只會創造更多傷痛
沒有意識到傷痛,即便我們長成大人有過許多社交經驗,仍不一定可以處理內心升起那股不安和孤單的感受,會感覺一瞬間自己所有的能力都退回小時候那般無能為力又脆弱的狀態,不知所措中卻又萬般指責自己不是,甚或罵自己也更討厭自己。無奈的是,因為「被拋下」是我們向來恐懼的感受,因為我們無法去碰觸它,也相對造成我們對於人際相處的訊息有過度敏感的警報系統,會過度放大解釋別人似乎要將我們排除在外的訊息,而可能過度反應或迅速切斷與人的連結,退回自己的保護殼裡。
因而我們可能在人際裡會一再感覺「被拋下」或排擠的感受,就因為小時候那種不曾被好好看見的感受,卻在後續的人生裡創造更多人際受傷的感受,進而為自己貼上不擅交際的標籤,深信自己每次進入新團體都一定會被排擠。
當我們意識到傷痛,而我們可以去碰觸脆弱後,我們不會因為不安和孤單而癱瘓我們正常的認知運作。也就是說日後我們在人際裡,還是有可能感受到被排擠或拋下的情形,而當我們無法安撫或面對這種感覺時,我們會不自覺想逃離當下的情境,或者過度解讀一定是自己做錯事情被討厭,而開始變得戰戰兢兢步步為營,殊不知可能他人只是有所疏漏或者因為我們過度自責,而不知不覺在人際裡消失,帶來人際裡惡性循環的迴圈。
所以親愛的,我們過往的某些經驗都等待著我們去細細檢視與釋放傷痛,當我們可以去與內在小孩對話,我們僵住的恐懼與孤單將能重獲新生,我們不會一直重複受傷,而我們可以更感受生活的平衡與自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