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我們是一群協助人們情緒安頓的專業工作者,在疫情的洪流下,也不自覺亂了手腳。
其實,我們都忘了。
慌亂之下在生存焦慮,不自覺眼巴巴看著岌岌可危的存款,想著接下來幾個月是否彈盡糧絕,而放大金錢焦慮、疾病焦慮:「怎麼辦?這樣要關多久?」「確診與死亡人數越來越多,怎麼辦?」
我忘了「共處」
生命中的起伏,本就像心電圖般偶爾讓人悸動/躁動,我們在物質的安逸中,與心靈不安全裡,失去了面對變動的彈性,需要抓緊往昔的習慣、方法,缺乏共處的能力,也讓人變得守舊,害怕失控。其實我們要記起的,是不論在什麼情形下,保持覺知外在的變動,也讓自己的心安,回到此時此刻的行動上。
我忘了「初心」
讓我們陷入瘋狂與努力追尋的,究竟是什麼?這條道路是否遠離自己的初心,那個能帶給自己與環境的意義與價值,還在嗎?
那個曾經讓你倚靠的信念,是否依舊能在慌亂中展現它樸質又神聖的使命?
我忘了「靜止」
與其說是忘了,不如說是害怕。靜止與停下容易劃上等號,同時也等同空虛與失敗的感受。但靜止又何嘗不是對生活奔波之後,適時地沈澱看清自己,重新整裝出發的狀態呢?
當世界變得安靜,你感受到的是安詳寧靜的湖畔,還是缺乏生機的沼澤?
那麽,如何拾起你生命核心價值,不被焦慮的洪流淹沒呢?
也許,真正能與焦慮共處的智慧,叫「忘我」。
在《平靜的心,專注的大腦中》大量討論禪修幫助內心安頓,當心不散亂,自然快樂。大部分人的痛苦,在於放大「我的」感覺,但當有一天我們可以這樣練習:
「單純標記一個體驗/感受(譬如焦慮),以及複雜化的標記,也就是認同這個體驗/感受(譬如我焦慮了),接著就放下這個狀態。這個區別可激活超知覺,是鬆開自我很重要的一部,也就是最小化的自我,也就是可以注意到焦慮,卻不把它變成『我焦慮』的故事情節。」
這股超知覺的狀態,就彷彿是你進入電影情節,但你依舊清楚知道你在電影院裡觀看,你自由的踏進踏出電影世界,你本身就超過電影帶給你的情節框架。如此,你就能掌控念頭、感覺與行動,不被正在身心上發生的焦慮給淹沒。
也許你忘了,那麼就讓自己整肅後重新點燃,而在忘我之後,在焦慮裡,你看顧焦慮又能收放自如的時刻,你將可以忘情的點燃初心與熱情,專注在你的意義與價值上。
陪伴你成長:【焦慮管理】解構徬徨、安頓自我的四堂課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
[mc4wp_form id =“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