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 Wisdom

心理師推薦:居家療癒的五本好書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1.《和好,療癒你的內在小孩》:

我最愛的作者一行禪師,他的文章不曉得被我引用在文章裡多少次,透過正念與佛法的觀念說明如何療癒內在小孩。

有了正念與定,我們回到那個影像,然後明白是什麼引致它顯現。「我有『此』,因我觸及了『彼』。」有了正念與定,我們能夠以智慧回應這個影像,我們不再是無助的小孩。我們已經是強壯的成人,可以保護自己。~一行禪師

一行禪師的文字,就像清晨的露水,澄澈透亮,照映心智中的混濁,他的思維卻又像是溫暖的徐風,輕輕拂正心智的雜亂,是一本隨時隨地都能閱讀的好書,甚至放在床頭,都能增進你的睡眠。

2.《療癒,藏在身體裡:從創傷復原到生命整合》:

作者凌坤楨是心理學很資深的前輩,擅長運用催眠與NLP於治療工作中,這本書也讓我有很大的啟發,在於身體的智慧與運用身體來療癒。創傷會在身體中儲存能量,因而身體像被封印,這彷彿像心靈受傷後有了斷肢,無法再有良好的行動和循環,在書中談到身體流的方式,我也曾在受創的學員身上運用,當一個人不自覺在談論或想到某件事情,有顫抖的反應時,都可能是過往創傷重新解凍的過程,讓身體重新釋放,將有助於深層創傷的情緒療癒。

在我的操作經驗中,學員因為顫抖的狀態被關注,因此打開創傷,也接觸感受,引出更多從沒覺察過的情緒,有些情緒甚至不一定需要被分析,只要被好好接觸與釋放,那股寬慰、流動與釋然就油然而生了。

3.《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

傷痛沒有特效藥,勇於面對情緒浪潮,就是最好的處方箋》:作者留佩萱是我認識的一位筆觸溫暖又知性的作者,在這本書裡描述了20個諮商案例,從案例中去說明情緒覺察的重要性,而這本書帶出來的,是非常多人對情緒有錯誤的認識,或因為不懂得如何共處,因而會有防衛機轉,讓自己身心分離,或者抑制情緒而產生廣泛的焦慮,讓你無法真正觸及核心情緒。但當你體驗核心情緒,例如:悲傷、恐懼、羞愧等,你就能真正療癒自己。

因此對作者而言,情緒就是一股能量,也是一種指引,只有感受過,你才得以在人生大海中繼續航行。

4.《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這是一本厚達四百多頁的專業書籍,基本上專業工作者都知道這本書,原因在於作者貝賽爾・范德寇極為詳實的記載他三十年在創傷中心的治療工作,了不起的地方也在於這本是近三十年的精神衛生領域最重大的一系列突破,同時檢討藥物與談話治療在創傷療法的局限性。

書裡談到的創傷治療的挑戰:

人要如何掌控過往創傷的殘留物,重新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談話、理解和人際連結都有幫助,而藥物可以減弱過度活躍的警報系統,但我們也看見有些身體經驗會直接反擊創傷中的無助、狂怒和崩潰,因而改造過往的痕跡,使人恢復自我主宰。

也許當你可以對創傷更深刻與全面的理解,你才不會受限於對自我與他人的指責,認為陷溺在創傷是一種咎由自取,是一種想不開的狀態,而讓創傷者不斷陷落在重複創傷情境中的無助與崩潰。如果你曾創傷,也可以藉由閱讀這本書,理解自己腦袋的無限循環與不可自拔,你將能對自己更溫柔。

5.《走出關係焦慮:擺脫負面自我的18堂內在和解課》:

老吳賣瓜一定要自賣自誇,作者我本人的第六本著作,集結多年來案例的焦慮經驗,提出相對應的解法,同時錄製了舒心的情緒引導音頻,在書中一共有十組QR CODE可掃描閱聽。而在自序中我談及與母親的對話,那個曾經引發我在關係中無止盡焦慮的情境,當你願意去看懂情緒的傷口,就能療癒疼痛,就能在傷口上綻放出璀璨的花兒。

我們的傷痛經驗,往往不只是事件,而是事件之後的關係失落,引發各種身心上的疼痛與焦慮,而書中每一章的關係焦慮,都可能是創傷的一種展演形式,也都因為傷,讓自我無法盡情舒展,但當你都能看懂,讓焦慮指引你,幫助自己在傷口站穩腳步,邁出更堅定與沈穩的步伐。

陪伴你成長:【陳年焦慮】18堂課擺脫積習難改的不安全感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

[mc4wp_form id =“3311”]

Leave a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