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認同上癮症、不做會死、明明很忙卻人生茫茫然,這些讓你感覺熟悉嗎?
你一直渴望對生活有所突破,無論是愛自己或是做自己,但你不清楚究竟是什麼讓你困住。其實困住我們的,一直都是我們身上的情緒。恐懼與不安,是很多人在生活前進時直接面對的難題,當我們對生活充滿不安,我們很難對人信任,也很難對自己有信心,而往往這些不安,有著深藏的歷史淵源,如果我們願意正視它,成就自己渴望的人生,就會剛好而已。
生存的恐懼需要被好好理解
其實你是否能生存下來,在這個年代已經不是我們切身關注的議題,因為大多數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安全無虞的環境裡,但是我們身上還承襲著強烈「生存」的恐懼,可能承襲自曾經被「窮困」過的家人,因此會一直強烈督促你一定要做到什麼樣的程度,取得什麼樣的成就。
我一直記得小時候我對一句話印象深刻:「業精於勤荒於嬉。」也不知為何它成為我的座右銘,因此每當我休息的時候我很焦慮,很怕我一旦懈怠就會被社會淘汰,當一心在恐懼與擔憂中,只會讓我們失去對身體的警訊,也不一定會思考究竟逼著我們忙碌的,是不是我們真正渴望的,而一直在茫然裡忙碌,卻害怕停下手中的事務,而經常有心中一股焦躁卻又空洞的感受。
在我聽見父親的故事裡,他是一個窮怕的孩子,家中從一級貧民努力賺到錢到三級貧民,而終於有了穩定的生活,並且到了根本不用擔心經濟的地步,但那股「活不下去」的恐懼感一直環繞著他。但有趣的是,媽媽的家族很不一樣,外公家族是鄉下的望族,所以媽媽其實沒有太強烈生存的危機感,只要平安開心就好,因此兩個大人在教養上也有不同的觀點。媽媽覺得我一個女孩子家,不用太有野心,隨便讀個家裡附近的一般高中就好,但是爸爸身上那股生存的焦慮,卻讓我覺得,人活著就是要很努力,要證明自己的能耐,不然你會被人笑,你活不下去也不會有人解救你。
其實有時候回頭想想,會發現當中有很多非理性的恐懼,因為這些讓我恐懼的事情,真的會發生嗎?
是的,它還是會發生。當你懷疑自己的能力時,當你不覺得你是被愛著時。這一切自然會發生。
因為你失去這份工作,你找不到下一份工作。或者你一旦失去這個經濟支持,你不可能再有下一個。當你有了疾患無法賺錢時,也沒有人會理你幫你。
所以親愛的,如果你有生存恐懼,這意味著你的家族可能有過是否能渡過日子的危機感,也可能你常感覺在家中沒有存在感,常感覺會被遺忘,而鞭策自己不斷往前,而你都可以回到自己身上重新看見你現在的生活,你現在的渴望,讓自己慢下來,去整理在你身上的擔憂,然後開始問自己:
「我不去做,會讓我活不下去嗎?」「我休息一下,就代表我不負責任嗎?」「我沒有努力,就會輸了嗎?」
然後再問自己:「如果這些問句的答案都是:『是』,又會怎麼樣?」
透過一次一次不斷自我詰問,一直到你越來越清楚答案為止。
面對恐懼,穿越恐懼
我們都以為,自己不斷的努力,是為了要過上更好的生活,卻沒有想到,很有可能是我們過度恐懼而產生自我鞭策的努力,才是阻礙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的敵人。因為我們苦苦追逐的,可能只是在逃離你心中那種「活不下去的恐懼」,可是你早已經可以好好活著,卻沒有能力「好好享受生活」。
親愛的,很多答案都在我們自己身上,只要我們願意讓自己靜下來,徹頭徹尾的感受。而當你看見這些現象,那你可以停下來,試著讓自己陪伴恐懼的自己,安撫恐懼的自己,並在安撫中,讓自己看見你「現在」所擁有的、所具備的、所努力過的,同時讓自己看見,「我值得」,「我值得好好休息!」「我值得享受生活!」讓自己在一團恐懼的雲霧裡,像充滿能量與動力的飛機衝破雲霄,接著,真正去享受,自己的人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