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那天在東森新聞雲的行動法庭,錄製有關繼承遺產的主題,在節目後我再統整一下我的觀點。在《手足風險》這本書中談到父母年老的照顧議題上,在子女挑選上其實下意識有分類,結合我在實務工作中的觀察,我常發現以下的狀態:
1.依賴長子、忽視次子、寵愛么兒,像是許多家庭的普遍現象
長子往往最被指望繼承家業,除非長子能力不好,才由其他孩子取代,最小的孩子出生後,往往不一定被期待最什麼事,就會希望他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因此容易備受寵愛。
中間的孩子容易成為爹不疼娘不愛的三不管地帶,因為受到家庭關注最小的情形下,就會向外發展自己的生活圈,但始終會想要回歸家庭,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
我曾在某次課程中,發現八個學員中,有七個是中間孩子,心中都有著不被重視的課題。
2.即使重男輕女,長期心繫家人的孩子,往往是大齡未婚女兒
他們常說「因為你沒結婚、沒有家累」,這是未婚女兒在被要求承擔家庭照顧時,會附帶的說詞。帶家人看病、父母有外出需求時,最容易被要求的人,往往是能力最好,最容易被使喚,同時心理地位最低的。
究竟是因為她們未婚,還是因為家庭因素而難以結婚。
我在課堂上有許多超過40歲的女性告訴我,她們想要學習與家人設立界限,因為家庭照顧的負擔,會不自覺推開身邊的人,因為她們難以對其他感心付出,甚至在情感上變得索取,為了平衡在家庭付出的掏空感。
3.被要求拋棄繼承或無法繼承家產的,往往是付出最多的女兒
「這棟房子之後要給弟弟」,父親宣布完後,彷彿在告訴女兒你住家裡沒有附上房租,就應該要多承擔家事。沒多久,弟弟的女友也住進來,然後女兒前半輩子的付出,有時候卻敵不過準媳婦的一個巧笑倩兮,父母的關注與資源的投注繼續在兒子與其女友上,女兒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家中覺得自己被排除在外,而此時會更覺得自己是個多餘的外人。
4.照顧職責往往落在就算拖累也沒關係的孩子身上
這個說詞會引發很多人焦慮,即使父母心中並沒有明確的分野,但似乎在資源分配與尋求照顧的時候,就已經表達哪個孩子被寄予家族厚望,因為被拖累的照顧責任,很實質的會劇烈拉開子女差距,因此被拖累的孩子,其實意味著他的人生與夢想只能環繞著父母轉,也通常是被父母的忽略下長大的孩子,最容易擔負起這份職責。
很多人覺得不公平,為什麼不是資源最多的孩子來承擔,其實這背後還有一個共構的心理狀態在於,被忽略的孩子往往離不開父母,因為分離意味著失去連結,有一股更深的恐慌是,如果我不為家人做些什麼,我就是那個被忘記的孩子,因此在付出的過程中覺得委屈,但也是不停需要刷存在感的狀態。而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刷存在感,甚至經常消失很久後,再度浮上水面時,就能讓老人家開心一整天。
親愛的,也許這就是你家中的現實,這也是許多家庭的無奈,也許你可以適時的再發展自己與照顧家庭之間取得平衡,因為好好地看見自己,你的生命才能真正為自己而立,為自己扎根,如此,你將不再是那個「被拖累也沒關係」的孩子。
陪伴你成長:【焦慮管理】解構徬徨、安頓自我的四堂課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
[mc4wp_form id =“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