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小新跟公司主管一起在線上研討會的時候,因為主管分享的投影片當掉,但主管很認真的開講,偏偏這個主管平時不太多互動,也沒有私下聯繫的方式,在講了幾分鐘後,與會者也沒有人提醒下,小新只好開麥克風提醒,主管趕緊重新分享,會議因此也更順利進行下去。
但容易自責的小新看不見自己的幫忙,與會議的順利進展,在發言完後的一個小時都環繞在自己剛才的發言中:「我怎麼這麼沒禮貌打斷他發言呢?」「我是不是冒犯到他了?」「他會不會覺得這個下屬怎麼沒大沒小的?」
自責啟動的可怕之處在於,你不論做了什麼,都會繼續成為你抨擊自己的彈藥,但問題是,那如果你沒做呢?
小新繼續想:「可是我沒說出來,在場的人會不會覺得我們同公司的怎麼不團結?」「到時候主管終於發現了,是不是會想我神遊去哪?」「這樣大家不是對我們公司印象更差嗎?」
看起來不做並沒有比較好,但重點是,怎麼會持續糾結在做與不做之間,究竟心智出了什麼狀況而開啟自我抨擊的模式?
小新的發言觸發了「都是你的錯」的感受,也就是當眾發言啟動內在羞愧感,感覺「以下犯上」啟動罪惡感,因此內在自責的管家就被喚醒開始罵人,既然都醒來,就會看什麼罵什麼,無差別伺候。
面對對自己無差別攻擊的人,沒辦法跟他講道理,因為所有的道理跟安慰,繼續成為攻擊素材,而是必須轉移注意力,從腦袋轉到鼻息間,從過去轉到現在,因為不論當時發生什麼情境,如今已經成為小新腦內戰爭風暴,事實是什麼已經不重要。
當我要小新認真呼吸後,那瞬間小新覺得頭腦當機了,因為自責迴路太強大,擠壓原本思考空間,停止自責就會當機短路,腦袋空白,所以呼吸完後,我要小新溫和中性地看著在研討會的自己,這時他才開始感覺安靜與平靜,在這份感覺之後,我們才開始重新思考。
自責啟動後會專注在「我不好」,因此看不見「我好」,要學會看見「我的起心動念」「我的付出」,當時的小新即使心急,也的確出於善意跟盡責的提醒,這也是一個下屬會做的。
如果真的覺得自己冒犯,則可以「彌補不足」或「再連結」,也就是在會後與主管討論,告訴他「希望剛才的提醒行為沒有讓他感覺被冒犯,因為一時情急之下直接反應,也很高興會議順利結束,剛才的演說也很棒自己收穫良多。」
相信成熟的主管在這時很多事也就過去了。
但這件事情其實在於別人有疏失,但不是要專注在「他人不好」而是要提醒自己「他人責任」的歸屬,如果主管在當時開講時,都有先確認在場是否聲音與影像清楚,完全就不需要小新出馬,這就是事實。
親愛的,面對自責,不要陪過熱的腦袋玩耍,回到方法上。
陪伴你成長:第四期關係議題團體督導班(線上)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
[mc4wp_form id =“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