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很多人都在父母的婚姻裡學「最好不要像他們一樣經營」,還是經營地跟他們很像。
那天在上親密關係之旅時,有同學談到自己對親密關係的悲觀,認為即使一開始多愛彼此,後續都可能會分開,所以他在關係裡找到一個因應的方式,就是避免投入太多感情,也避免付出太多。
他談的感情都有股平淡,有時會過度獨立不想任何事情都依賴對方,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很多事,也不想跟對方交代太清楚,覺得彼此有各自的生活圈也蠻好的,不要干涉太多,但卻無法抑制他內心裡一直覺得不滿足的聲音。
是的,這樣的關係其實是疏遠的,但因為沒有爭吵,沒有過多涉入跟要求,因此有種相敬如賓的安全感,少了爭吵跟對彼此的控制,他覺得自己終於可以擺脫父母經常爆裂爭吵的婚姻困擾。
很多人都在父母的婚姻裡學「最好不要像他們一樣經營」,最不一定會思考,究竟父母的關係中少了哪些,導致他們經營出痛苦不堪的婚姻,因為這也是父母教不了孩子的能力,通常父母在挫敗中傳遞給孩子的,不外乎:「你爸爸/媽媽是多糟糕的人」「天下的男人/女人都不可信」「最好還是不要結婚好了」「真是討罪受」,這些長期下來的有形無形地影響,都深深引發孩子內心對於親密渴望的恐懼。
而很可能父母這輩子最要學習的,是從另一半的眼光裡看世界,是尊重與支持另一半的想法,或找到彼此都能同意的共識。這也是大部分不幸福不滿意的伴侶最常見的課題。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對方的觀點不夠好,或自己的觀點不夠好只能妥協,但又不甘不願。
太多人在關係中害怕失去權力,失去話語權,害怕聽從對方後就失去自我,習慣在關係中證明自己、較勁、競爭,進而習慣在控制中確認對方是聽話才是愛自己,關注在恐懼中,離愛越來越遠,在恐懼裡,我們無法真正覺察對方的需求和渴望,也讓關係在疏遠中,越來越彼此敵對。
所以,要調整你在親密關係中的狀態,先了解你的害怕,了解你的因應方式,再來,你要學習開放自己,願意去學習新的技能,你將能在關係中看見新世界。
陪伴你成長:【停止患得患失】為什麼我們越愛越焦慮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
[mc4wp_form id =“3311”]